打造职教师资摇篮,产业人才高地

2023-05-10 20:08:55来源:中国青年网

学校建在产业园区里,实训课堂设在企业产业链上;理论知识学校老师教,技能实践企业师傅带;学生毕业即就业,工资还比别人高……日前,在位于四川省遂宁市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,正在与企业合作开办第7届“川职院英创力PCB工程班”。学生学习有动力,毕业高薪工作不用愁。这些得益于该校与企业实行的产教融合机制,从“机遇、挑战、模式”三个关键词进行解读。

机遇


【资料图】

遂宁市电子电路(PCB)产业规模位居西南第一,全国第三,到2025年,遂宁将建成中国最大的PCB制造基地。在遂宁聚集了英创力、上达电子等一批优质PCB制造企业,形成了从覆铜板等原材料生产到柔性线路板制造完整的PCB制造产业链。PCB产业的发展,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、技能型人才。然而,PCB行业技术含量高,PCB企业很难招到有一定的从业经历,入职稍作培训即可上手的员工。

基于此,自2016年起,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组建起“川职院英创力PCB工程班”,开启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,培育PCB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技术、技能人才。

挑战

“校企双方如何合作共建?课程如何设定?学分怎么设定……”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黄世瑜坦言,探索之初遇到不少难题。

在具体实践中,双方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合作框架协议、工作实施方案、人才培养方案,师徒制课程标准、师傅选拔制度、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建设方案等20余个文件,涵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管理全过程。

校企构建起“课程模块化、内容项目化、项目岗位化”的课程体系。在教学中,学院与企业共管,教师、师傅共育,培养出来的学生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,解决了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难题。同时,还间接提升了学校专任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,从而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。

2016年起,每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均会选拔30名学生进入“川职院英创力PCB工程班”,前两年专业基础课程在学校进行,第三年开始在企业产业链上进行实践课程。在这里学校老师、企业师傅共同带领他实践教学。经过三年学徒制的培养,“川职院英创力PCB工程班”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。毕业后直接入职英创力公司等企业从事PCB设计、生产、检测与管理等岗位,入职平均年薪近10万元,比同届同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资高出1000多元。

模式

就企业来看,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在眉睫,加强与应用型、职业技术类高校合作,必然成为企业的需求和诉求;对职业院校而言,产教融合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产教融合处处长伍治平介绍,“每年都有众多企业跟学校达成合作协议,每个专业都与企业共建有合作项目,形成一群一链一企。”

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的独特之处在于,首先在思路上,将产教融合项目与当地产业对接,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;以市场为导向,在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建设、教学改革、科学研究、技术攻关、产业引入等方面遵循市场价值规律;聚合人才、资金、技术、先进设施设备、产业等共建产业学院、生产性实训中心、培训中心、研究院、职教集团(联盟)等,将教育链和人才链有机结合,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。

其次,在产教融合模式上,深入学习研究国家相关政策、法律法规,坚持“政府统筹、多元投入、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”办学理念,从建设、投资、培养和运营四个方面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探索,形成了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相适应、与地方经济相对接、与地方产业相配套的“校区+园区+基地”建设模式、“学校+政府+企业”投资模式、“专业+产业+就业”培养模式、“生产+教学+研发”运营模式。

此举,解决了一般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园区基地平台建设滞后、产权归属和股权分配结构不清晰、产教融合对接地方产业不紧密、合作培养人才不能满足产业需求、价值取向不一致难以形成命运共同体的难题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统筹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继续教育协同创新,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;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;推动创新链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。

目前,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了“一校一园区两基地”的发展格局,即:四川职业技术学院+船山龙凤产教园区+射洪锂电科技学院基地+安居汽车学院基地。同时,正在建设“学校产教融合云平台”,搭建企业“买方”与川渝职业院校“卖方”之间的合作交流通道。该校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”新机遇,以产教融合、校企协同育人为主线,以创“双高”、升本科为抓手,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定位,以建设四川品牌、全国一流、世界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,奋力将学校打造“职教师资摇篮、产业人才高地”。(通讯员 王金蓉)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全球消息!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交流,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,在明清达到繁荣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