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知障碍数字疗法,是“灵药”还是数字版的“保健品”?
导语:脑动极光港交所IPO,冲刺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第一股
在港交所的IPO大军中,有一家公司比较独特——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脑动极光”)。
这个公司只有138人,营收刚过千万,并且还在巨额亏损。这样一个财务表现糟糕的公司居然要去港交所上市?哪来的底气?
(资料图)
因为这个公司踩在了医疗AI的风口上,具体的说是认知障碍的数字疗法。虽然脑动极光收入不高,但其增长很快。2021年度、2022年度以及2023年3月31日止,脑动极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9.9万元、1129.1万元、1056.4万元。按照这个增长态势,营收破亿指日可待。
那么,这到底是一个明日之星,还是大忽悠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就需要从其业务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。
01 中国有认知障碍人群3.4亿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认知障碍。
认知障碍,简单来说,就是大脑在处理、理解或记忆信息时出现的“故障”。
想象一下,当我们的手机出现卡顿或者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时,我们通常会说手机出了问题。同样,当大脑在某些特定功能上“卡顿”时,我们称之为认知障碍。
在日常生活中,可能有人发现自己总是忘记事情,这可能是记忆力减退的标志。
有些人在听到声音时,可能听得到,但就是不理解其中的意义,这可能是知觉障碍。
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专心,或者在规划和执行任务时感到困难,这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执行功能障碍。
那么,这些大脑的“故障”是从哪里来的呢?原因其实很多。脑部的受伤,比如因为跌倒或车祸,可能会损伤大脑的某个部分。
有些疾病,如阿尔茨海默病或中风,会影响大脑的功能。
有时,药物的副作用,或者长时间的药物滥用,也会导致认知功能出现问题。
此外,长时间的营养不良、精神压力、抑郁或焦虑也可能成为导致认知障碍的原因。
认知障碍看似不常见,事实上,全球和国内有一个庞大的患者群体。
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,2022年全球有认知障碍患者17亿,而中国有3.4亿。
当然,这些上亿认知障碍患者中,大部分并不严重,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。
资料来源:弗若斯特沙利文
02 认知障碍数字疗法,是“灵药”还是数字版的“保健品”?
在早期,当我们提到认知障碍的治疗,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药物治疗。
一些药物被开发出来,目的是缓解与认知障碍相关的症状。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暂时改善记忆和思维能力,但往往不能完全逆转病情的进展。
除了药物,认知康复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式。这种方法通过组织练习和训练,如记忆和注意力训练,帮助患者改善或恢复他们失去的认知能力。
脑动极光做的是认知障碍数字疗法,准确的说是以AI为核心的数字疗法,这种疗法利用深度学习、模式识别、数据分析等AI技术,来评估、诊断、治疗和跟踪患者的认知健康状态。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,2022年,全球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。其中,中国市场1.49亿元,预计到2030年能达到近10亿元。
可以发现,这是一个比较“小众”的市场,目前整体的市场规模还不到2亿。脑动极光2022年的营收才刚过千万量级,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市场的确不大。
但是,从最终的用户需求角度出发,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。
我们从最终用户角度来重新计算一下潜在的市场规模:中国有3.4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问题,我们假定其中10%的用户使用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相关系统(不仅包括医院作为治疗手段使用,也包括个人用相关系统来改善自身不严重的认知障碍问题),每个用户平均费用1000元,那整体潜在的市场规模为340亿元。
所以,如果激发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的潜在市场,这将是一个百亿级的大生意。然而,如何才能激发这些潜在需求呢?
最核心的一个问题,就是现在的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真的有用,也就是真的能治病。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到底有没有疗效,有多大的疗效,能够媲美甚至超过人类医生么?这其实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事实上,认知障碍数字疗法面临的是整个医疗AI所面临的共同的挑战。虽然现在的人工技术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,但是还很难达到医疗的专业性、准确性要求。
目前,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在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等“容错性”较高的领域。比如用在手机上的人脸识别解锁,即使有几次识别错误也没关系。
但是,在医疗领域,如果AI系统出现一次诊断错误甚至给出错误的治疗方案,那可能就是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。只要发生几次类似的严重医疗事故,就可能为整个行业按下暂停键。
整体来看,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,人们刚开始对AI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是怀有很大期待的,但经过很多尝试之后发现情况并不乐观。
比较典型的就是IBM的watson 沃森医疗,为了进军医疗AI,IBM下了血本。IBM在2015年4月推出Watson Health,之后为了提升能力,先后用10 亿美元收购医学影像数据公司Merge Healthcare、26 亿美元收购了医疗数据分析公司Truven Health Analytics。
IBM斥巨资打造的明星产品Dr. Watson(沃森医生),号称可以在17秒时间内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、248000篇论文、69种治疗方案、61540次实验数据,以及106000份临床报告,并提出三个最优选的治疗方案。
基于这样的能力,只要输入患者的手术、病理、一般情况、基础疾病、治疗过程、复发转移等信息,Dr. Watson就能通过阅读大量的医学材料,给出几个治疗方案,推荐给医生。然而,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期待。实际上,Dr. Watson的表现差强人意。
最终,IBM在医疗AI上的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。早在2022年初,就有媒体报道IBM打算以10亿美元“贱卖”Watson Health 部门。
导致IBM的Dr. Watson失败的原因有很多,但其中最关键的只有一条,就是其效果不如人意。
试想一下,如果Dr. Watson给出的治疗方案真的很好,超越了人类医生水平,那大概率会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。
如果只是给出一个方案,但质量堪忧,医生和患者都不敢用,那Dr. Watson就是一个好看的“花瓶”而已,失败是必然的。
同样的道理,认知障碍数字疗法要想取得成功,最关键的就是要真的有用。
而且,作为一个医疗AI产品,必须要确保给出的结果是可信的,其能力必须要显著优于人类医生,并且错误率要无限逼近零,才有可能大规模的商用。什么时候这类产品的表现能够获得医生和患者的普遍信任,认知障碍数字疗法才能迎来自己的春天。
值得指出的是,相对于跟药物甚至手术方案有关的医疗AI,认知障碍数字疗法更“务虚”一点。一个医疗AI系统开一个药方或者制定一个手术方案,其效果如何很快就会得到验证。
与之相比,认知障碍数字疗法,给出的治疗方案并不涉及药物、手术等,其风险性更低,“容错性”更高。
以脑动极光的认知障碍治疗软件ADHD为例,其核心是为认知障碍患者制定训练课程,这类诊疗方案即使某个地方有问题,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如药物那样严重和立竿见影。
脑动极光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一些临床试验数据,其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的效果还不错。
但是,这些临床试验的规模还较小,能否经受得住大规模的临床检验还有待观察。
我们当然希望这类产品能够最终被证明真的有用,但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。
毕竟,整个医疗AI领域并不乐观,更关键的是,以目前的AI技术的能力,还不足以支撑其在医疗这样高度专业性的领域实现大规模商用。
这是整个产业的局限,不是某个公司能够轻易解决的。
相关新闻
- 认知障碍数字疗法,是“灵药”还是数字版的“保健品”?
- 晒被子的味道是螨虫吗 太阳味是怎么形成的
- 千红制药:公司在定期报告中只列示前十大股东以及前十大流通股东
- 大模型激战半年,腾讯字节姗姗来迟
- 哈登骂莫雷内幕曝光,勇士4冠王揭开真相!他利用中国球迷当筹码
- cute可爱的英语_可爱英文怎么写
- 互联网档案馆回应:积极应诉唱片公司侵权索赔
- 黑龙江哈尔滨市公积金中心出台阶段性帮扶救助政策
- 华为的“汽车生态”走向如何
- 菜板用什么材质的 菜板用什么材质的最好呢
- 台湾青少年探访浙江温州:与地掷球世界冠军“面对面”
- 贵州“村超”“村BA”火爆出圈的启示意义
- B站广告收入增长超40%:将进新行业
- 歌尔股份(002241)新增【机器人】概念
- “人没本事,一看便知”,没本事的人, 多半有这三个习惯
- Google Maps将不再向电动汽车车主显示加油站
- 龙门开展植绿、“赤膊房”美化、人居环境整治攻坚
- 消息指软银旗下ARM和28家银行达成协议 将进行今年规模最大的IPO
- 1.4T版本车推出 赛图斯新车型14.19万元起
- 蒙阴入选首批“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”,全省仅三个